不可否认,我国城市沿用了60多年的以热电联产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的集中供暖方式,
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北方城市的
主要供热模式还依然如此。这种供热模式是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
能源结构和科技水平制约下,被社会所认可、相比之下较先进的的一种方式,
但存在着空气污染严重、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水资源浪费、输送热损高、供热环节多、
管理粗放且复杂、供热纠纷多等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粗放、
大锅饭形式的集中供热不仅给当地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维稳压力,也给区域大气治理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主要表现在:
1、环境污染严重——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
氮氧化物7.4公斤,烟气10000立方。
2、初投资大——锅炉、管道管件、散热器或地暖等投资,每100平方米住宅建筑均花费1.4万元以上,
还要占地,消耗金属材料超700KG,使用寿命一般在10—15年,管网铺设、维修,占用市政道路,扰民严重。
3、调控不便、浪费能源——用户有的温度不达标,有的热得开窗,用户只能被动的接受供热结果,没有自己选择温度、
时间的能力;我国建筑能耗是全社会能耗的三分之一;在相同条件下,我国供暖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
4、供暖死板,人性化差——供暖起止日期和温度固定,遇特殊天气变化调整不便,对特殊人群的人性化需要调控也不便,
不管用户在不在家,一个模式供到底,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凸显的差异化采暖需求。一旦出现热源或供热管道故障,
将导致大面积停热,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安定。
5、收费难、供热亏损严重。采暖商品化至今未能彻底实现,它已成为我国市政行业改革的最后一个顽固据点。
热价政府统一制定,主要燃料煤炭价格则是随行就市,供暖单位亏损严重,难以对陈旧管网更新改造,
也难以对既有建筑供暖系统升级改造。地方政府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6、热计量收费改革阻力大。尽管住建部以达到建筑节能减排的目的,已经倡导、推进热计量收费多年,但困难重重,
阻力巨大,进展缓慢,北方城市落实热计量收费面积不足建筑面积的5%,各地政府难释重负。
7、管理复杂、纠纷多。热源和热力站经营管理形式复杂,利益诉求各不相同;部分居民住宅和公建建筑保温性能差、热损高,
不是分户、分室控制;老旧小区二次网产权不清、年久失修、腐蚀、堵塞严重;部分市民节能意识差,
私接换热器和放水现象比较普遍,空置房比例逐年提高,不交热损费现象严重,供热纠纷多。
8、舆论导向出现偏差。一方面,地方政府强调供热的民生地位,承诺不让一个百姓挨冻,激起了群众对供热的高期望值,
遇到室温不达标的情况,动辄堵马路、堵政府,发泄对供热企业和政府的不满;一方面对供热实际情况介绍不够,热源建设滞后、
热价偏离供热成本等实情群众不知晓,让群众产生政府不作为、供热企业偷奸耍滑和专横跋扈的误会,结果是百姓不满意、企业有怨气、
政府和管理部门疲于应付的局面一年甚于一年。
9、南方难推行。冬冷夏热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的增多,寒冷的冬季人们也要改善室内环境,
由于供暖时间短,采用集中供暖极不合适。
人类采暖的历史,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生着质的演变,每一次跨越都是一个新的里程。时至今日,人们对采暖系统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是“不冷”、
“够暖和”,而且还要“舒适”,于是多元化的采暖方式正在各地推广应用,象燃气锅炉供热、壁挂炉采暖、地源热泵供热、电采暖等等。
电热采暖在北欧、北美各国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采暖方式,经过长期的实际应用,被证实其拥有很多其他采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业已被全球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同和接受。
随着我国电力结构的调整,核电、水电、太阳能电、风电、生物质电等清洁可再生电力占比会越来越高。
电作为清洁能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会越来越普及,
越来越依赖,尤其是,风电、水电、太阳能电等可再生的电力资源,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再加上,“煤从空中走”的发电模式的推行,使热电机组逐步移向坑口电站,城市的用电,会更清洁、更充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采暖以其简单、可靠、清洁、便利、节能等优势,被世界认为高端的采暖方式。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推广力度的加大,人们也会享受到电采暖的舒适和便利。
电采暖目前有两类形式:一类是以热泵为基础的电采暖技术,包括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能效比较高,
但受使用环境的限制。另一类是以电阻直接发热的形式,包括电暖气、空调、电热膜、电热布、发热电缆、碳晶板、碳纤维、
蓄热式电散热器、电热水锅炉、电磁热水器等,使用比较方便。